印度历史上有哪些王朝﹖
一、从十六国到四雄争霸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北印度开始了从小邦林立到统一的政治国家的进程。较强的一些王国不断吞并邻邦,从喀布尔河流域到哥达瓦里河两岸,逐渐形成了十六国。它们是鸯伽、摩羯陀、迦尸、憍萨罗、弗栗特、末罗、车底、跋沙、俱卢、般阇罗、婆磋、苏罗婆、阿湿波、阿盘底、犍陀罗和甘蒲阇。其中犍陀罗和甘蒲阇两个国家在西北印度,婆磋在拉贾斯坦,阿湿波和阿盘底分别位于文底耶山脉以南和以北,其余十一国都在恒河流域。在政治上,九国为君主制,七国为共和政体。这两种制度并非互相排斥,也有从一种政体转化为另一政体的,如甘蒲阇就从君主制转变为共和政体。
到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随着兼并的加剧,北印度形成了四国争雄的时代。它们是阿盘底、跋沙、憍萨罗和摩羯陀。
二、孔雀帝国的继承者
公元前183年,时任军队总司令的普什亚米多罗谋杀了孔雀王朝的最后一王,创建了巽伽王朝。巽伽王国初期曾拥有几乎整个恒河流域和西北印度的部分地区,但由于抗击希腊人和羯陵迦的入侵日益衰落,公元前73年被甘华王朝所取代。甘华王朝碌碌无为,统治权力勉强维持,约公元前28年,被萨塔瓦哈那王国所灭。
同时期的东南,曾被阿育王重创的羯陵迦重新崛起,在国王卡罗毗拉的统治下,征服了德干西部;打败了摩羯陀国,占领王舍城;攻击了印度西北的希腊人;横扫了南部的潘地亚。但这一切只是昙花一现,卡罗毗拉去世不久,羯陵迦就被萨塔瓦哈那所灭。
萨塔瓦哈那,中国古籍称之为“安度罗”,是操泰卢固语民族建立的政权,雄踞于德干高原中部,公元前1世纪建国初期,在西穆卡和萨达加尼一世时期实力强盛。灭亡了甘华王朝和羯陵迦王国,萨达加尼一世去世还抗击了北部入侵的希腊人和塞人,征服了南方后,他举行“马祭”,宣告强权帝国成立,但他死后不久,萨塔瓦哈那便衰落了。
但公元2世纪,萨塔瓦哈那重新崛起,打败了希腊人、塞人,达到极盛。但在2世纪末,由于地方长官纷纷要求独立,萨塔瓦哈那衰落,终于被婆腊伐所灭。
公元3-6世纪,伐卡塔卡崛起,于公元5世纪达到鼎盛,征服了马尔瓦、羯陵迦、安度罗、古吉拉特等地,此后迅速衰落,6世纪时遮娄其所灭。
三、泰米尔三邦
印度南端自古以来是泰米尔三邦称雄,它们是朱罗、潘地亚和其罗,公元前3世纪,三邦就出现在阿育王的铭文中。其中朱罗位于泰米尔半岛的东海岸,潘地亚在朱罗的西南,其罗在潘地亚的西北,具有西海岸的控制权。
三国中最强大的是朱罗,公元1-4世纪,国王加里加尔在文尼战争中取胜后,朱罗取得了半岛南端的霸权,力压潘地亚和其罗。但公元4世纪以后,朱罗遭到婆腊伐和潘地亚的攻击,一度衰落。
公元9世纪,朱罗王国重新崛起,并达到历史鼎盛,以后再详细介绍。
四、西北外族
孔雀帝国灭亡后,安息人、大夏人、塞人、月氏人都曾入侵过印度,公元前2世纪,大夏人进入旁遮普,顺印度河流域挺进三角洲地区。公元前175年,大夏以兴都库什山脉为界,分裂成南北两部分。20年后,北大夏亡于塞人。而南大夏则统治了200多年,他的首都设于五河流域的奢羯罗,在米南德时期,南大夏打到恒河流域,进攻巽伽王朝,盛极一时。公元1世纪后,南大夏为贵霜帝国所吞并。
约公元前88年,塞人通过波伦山隘,拥入印度河流域,定居西印度。约公元前80年,进入印度的第一位塞人国王毛伊斯在犍陀罗建立政权,此后他们分而治之,在西北印度形成了许多相对独立的小国最远达到临近于德里的马土腊,印度人称他们为塞人州长。公元4世纪,笈多帝国将它们一一征服。
嚈哒人于约公元458年第一次进入北印度,但被犍陀罗打退。5世纪末,打败了波斯人的嚈哒人卷土重来,占领了西北印度大片土地。嚈哒人在印度以原来南大夏的奢羯罗为首都,对北印度大肆劫掠,过着富庶的生活。屡遭劫掠的印度各邦,终于携手组成联军。将嚈哒人赶出平原,后来西突厥和萨珊波斯合计嚈哒人,公元565年嚈哒人彻底被打败。
五、笈多帝国衰落到戒日王时期
从笈多王朝衰亡到公元7世纪初戒日王崛起,北印度是小邦林立,其中有五个主要王国:后笈多诸王、穆克里、坦尼沙、梅特拉卡和高达。
所谓后几多诸王并非笈多王族后裔,实际上是季度完成的封臣,他们见中央逐渐衰落而纷纷宣告独立。他们先盘踞在摩揭陀地区,后被穆克里王国逐次逐出,迁至马尔瓦地区。
梅特卡拉源出于伊朗,统治着古查特拉地区,直到8世纪中叶才屈服于阿拉伯人的攻击。
高达位于东边的孟加拉地区,它后来一直是戒日王在东印度最强劲的对手,直到619年一仗后,势力才削弱。
穆克里控制着以曲女城为中心的周围地区,坦尼沙占据着德里北方。这两国建立联姻同盟,穆克里的国王娶了坦尼沙的公主,穆克里的国王被高达击杀后,坦尼沙王国的戒日王统一两个国家。后戒日王在公元647年左右短暂了北印度。
六、拉其普特时期
戒日王时期结束后,印度在一次陷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公元7世纪后,拉其普特人占据了主导地位。拉其普特人是公元5世纪随嚈哒人进入西印度的外族人。三强争夺曲女城是这一时期北印度的主题。
普拉蒂哈拉是拉其普特人的一支翟折罗的后裔,公元8世纪,国王纳加巴塔一世在成功组织了阿拉伯人的入侵之后,就向东扩展,他的侄孙弗少王曾把势力扩张到孟加拉,但后来被拉喜特拉库塔击败。8世纪末,弗少王的儿子纳加巴塔二世时期,普拉蒂哈拉重新崛起,从波罗王朝手中夺过曲女城,但最终败于世仇拉喜特拉库塔的戈文达三世。纳加巴塔二世的儿子波阇王时期,普拉蒂哈拉达到鼎盛,力压拉喜特拉库塔和波罗,击败了孟加拉的高达,阻挡了阿拉伯人的入侵。波阇王死后,普拉蒂哈拉就走向衰落,公元1018年被突厥人所灭。
波罗王朝位于恒河下游的富庶地区,控制了孟加拉和比哈尔的大部分。8世纪末,达摩波罗征服了曲女城,虽然他的儿子提摩波罗丢掉了曲女城,但对邻国的的征服也有所收获,此后波罗王朝衰落。到摩西波罗时,波罗王朝重新崛起,但他生不逢时,盛极一时的朱罗国王拉金德拉远征孟加拉,将波罗王朝击败,此后,波罗王朝衰落,12世纪让位于犀那王朝。
拉喜特拉库塔于公元8世纪中叶在德干高原上崛起,9世纪成为德干地区的霸主。10世纪拉喜特拉库塔进入恒河流域争夺,916年攻取了曲女城,但在南北冲突中,拉喜特拉库塔耗尽了力量,973年被后遮娄其所取代。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印度并非只有这三国,还有很多重要的小国,如迦湿弥罗、迦摩缕波、沙希亚,及拉齐普特族的帕里哈尔、乔汉、索兰克、帕瓦尔。
七、中世纪南印度
6世纪中叶以后,位于巴达米的遮娄其和位于康契普拉姆的婆腊伐以德干高原为主战场,展开了长达300年的冲突。6世纪中,遮娄其击败伐卡塔卡并取而代之,以德干高原西部为基地,进而扩展到高原大部分地区。补罗稽舍二世挡住了戒日王的进攻后,向东征服羯陵迦,击败婆腊伐。但晚年却被东山再起的婆腊伐重创,首都瓦达比被毁灭。之后遮娄其的超日王一世统一了王国,与婆腊伐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双方损失惨重。后来,超日王二世一雪前耻,攻入了婆腊伐的首都建志城。
婆腊伐和遮娄其都曾兼并对方,但都无法抱住对方的疆域,可见双方军事上是势均力敌的。但8世纪中,局势发生了变化,泰米尔半岛的潘地亚加入了这场争斗,并击败了一蹶不振的婆腊伐。
9世纪中期,朱罗再次崛起,罗阇罗阇一世时期,朱罗王国进入全盛时期,他攻击其罗、锡兰、潘地亚三国同盟,向西征服了其罗和潘地亚,向北占领了羯陵伽,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渡海征服锡兰国,摧毁了锡兰的首都,他还发动过对马尔代夫群岛的进攻。其子拉金德拉一世时期更上一层楼,在陆海两路上所向披靡。他击败了后遮娄其王国,基本控制了南印度,还挥师北上远征恒河流域,占领恒河三角洲地区,把恒河圣水带回了朱罗首都。他利用强大的海军,与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室利佛逝王国争夺印度洋东部的霸权,曾占领了沿马六甲海峡的许多战略要地,甚至缅甸南部的勃固地区。
此后,朱罗被霍伊萨拉王国、卡卡提亚王国和亚达瓦王国联军击败,而这三国都是遮娄其的封臣,朱罗削弱了遮娄其而使它们独立。后来潘地亚给予朱罗致命一击。13世纪,潘地亚取代朱罗,成为泰米尔地区的支配力量。
八、德里苏丹的北地方政权
德里苏丹国统治了以德里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但对外围地区常常鞭长莫及,在北印度的地方政权中,较强大的有七个。
德里苏丹奴隶王朝的建立者艾伯克的恩主穆罕默德,曾派其另一猛将伊克迪亚尔远征孟加拉,在艾伯克建立奴隶王朝时,孟加拉已建立独立的穆斯林政权。后来德里苏丹图格鲁格王朝征服孟加拉,但在1345年,孟加拉重新独立,直到1490年,孟加拉一直伊利亚斯王朝统治,在1490年被阿比西尼人夺权。1493年,萨伊德·侯赛因夺权,并一度开疆拓土。他死后,孟加拉衰落下去,并最终于1538年被舍尔沙征服。
1301年,印度教王公苏诃提伐建立了克什米尔统一国家,1339年,沙·米扎尔夺权,建立起伊斯兰政权。克什米尔值得一提的统治者有两个,锡坎达尔和扎因·乌尔·阿比丁,前者使克什米尔全境完成了伊斯兰化,后者减轻税负、整顿治安、实行宗教宽容、发展文化艺术,人称“克什米尔的阿卡巴”。巧的是,克什米尔最终正是被阿克巴所征服。
古查拉特位于西印度,曾在艾哈迈德·沙、贝加尔哈、巴哈杜尔三位骁勇善战的君主的统治下,开疆拓土,达到鼎盛。但后来被胡马雍击败,最终被阿克巴大帝征服。
马尔瓦被德里苏丹征服后,趁帖木儿入侵印度之际独立。1436年,马尔瓦的王位被大臣马茂德夺取,马茂德在位期间,连年征战,但鲜有胜绩。马茂德死后,马尔瓦衰落下去,并最终为古查拉特所征服。
趁帖木儿入侵印度时独立的,还有江普尔。在易卜拉欣沙统治时期,江普尔曾一度成为北印度伊斯兰文化中心。1479年,江普尔重新被德里苏丹征服。
与上述国家不同,美华尔是印度教国家。这个国家有作为的君主有拉纳·古姆帕和拉纳·桑加,前者崇文,留下很多建筑和文学作品,后者尚武,一度击败古查拉特和马尔瓦,但最终被巴布尔所灭。
拉瓦尔建立的迈华尔也是印度教王国,在乔达国王时期一度强盛,后于1520年左右解体,最终都归于阿克巴之手了。
这应当是印度最全面的历史了。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5世纪,北印度开始了从小邦林立到统一的政治国家的进程。较强的一些王国不断吞并邻邦,从喀布尔河流域到哥达瓦里河两岸,逐渐形成了十六国。它们是鸯伽、摩羯陀、迦尸、憍萨罗、弗栗特、末罗、车底、跋沙、俱卢、般阇罗、婆磋、苏罗婆、阿湿波、阿盘底、犍陀罗和甘蒲阇。其中犍陀罗和甘蒲阇两个国家在西北印度,婆磋在拉贾斯坦,阿湿波和阿盘底分别位于文底耶山脉以南和以北,其余十一国都在恒河流域。在政治上,九国为君主制,七国为共和政体。这两种制度并非互相排斥,也有从一种政体转化为另一政体的,如甘蒲阇就从君主制转变为共和政体。
到公元前6世纪下半叶,随着兼并的加剧,北印度形成了四国争雄的时代。它们是阿盘底、跋沙、憍萨罗和摩羯陀。
二、孔雀帝国的继承者
公元前183年,时任军队总司令的普什亚米多罗谋杀了孔雀王朝的最后一王,创建了巽伽王朝。巽伽王国初期曾拥有几乎整个恒河流域和西北印度的部分地区,但由于抗击希腊人和羯陵迦的入侵日益衰落,公元前73年被甘华王朝所取代。甘华王朝碌碌无为,统治权力勉强维持,约公元前28年,被萨塔瓦哈那王国所灭。
同时期的东南,曾被阿育王重创的羯陵迦重新崛起,在国王卡罗毗拉的统治下,征服了德干西部;打败了摩羯陀国,占领王舍城;攻击了印度西北的希腊人;横扫了南部的潘地亚。但这一切只是昙花一现,卡罗毗拉去世不久,羯陵迦就被萨塔瓦哈那所灭。
萨塔瓦哈那,中国古籍称之为“安度罗”,是操泰卢固语民族建立的政权,雄踞于德干高原中部,公元前1世纪建国初期,在西穆卡和萨达加尼一世时期实力强盛。灭亡了甘华王朝和羯陵迦王国,萨达加尼一世去世还抗击了北部入侵的希腊人和塞人,征服了南方后,他举行“马祭”,宣告强权帝国成立,但他死后不久,萨塔瓦哈那便衰落了。
但公元2世纪,萨塔瓦哈那重新崛起,打败了希腊人、塞人,达到极盛。但在2世纪末,由于地方长官纷纷要求独立,萨塔瓦哈那衰落,终于被婆腊伐所灭。
公元3-6世纪,伐卡塔卡崛起,于公元5世纪达到鼎盛,征服了马尔瓦、羯陵迦、安度罗、古吉拉特等地,此后迅速衰落,6世纪时遮娄其所灭。
三、泰米尔三邦
印度南端自古以来是泰米尔三邦称雄,它们是朱罗、潘地亚和其罗,公元前3世纪,三邦就出现在阿育王的铭文中。其中朱罗位于泰米尔半岛的东海岸,潘地亚在朱罗的西南,其罗在潘地亚的西北,具有西海岸的控制权。
三国中最强大的是朱罗,公元1-4世纪,国王加里加尔在文尼战争中取胜后,朱罗取得了半岛南端的霸权,力压潘地亚和其罗。但公元4世纪以后,朱罗遭到婆腊伐和潘地亚的攻击,一度衰落。
公元9世纪,朱罗王国重新崛起,并达到历史鼎盛,以后再详细介绍。
四、西北外族
孔雀帝国灭亡后,安息人、大夏人、塞人、月氏人都曾入侵过印度,公元前2世纪,大夏人进入旁遮普,顺印度河流域挺进三角洲地区。公元前175年,大夏以兴都库什山脉为界,分裂成南北两部分。20年后,北大夏亡于塞人。而南大夏则统治了200多年,他的首都设于五河流域的奢羯罗,在米南德时期,南大夏打到恒河流域,进攻巽伽王朝,盛极一时。公元1世纪后,南大夏为贵霜帝国所吞并。
约公元前88年,塞人通过波伦山隘,拥入印度河流域,定居西印度。约公元前80年,进入印度的第一位塞人国王毛伊斯在犍陀罗建立政权,此后他们分而治之,在西北印度形成了许多相对独立的小国最远达到临近于德里的马土腊,印度人称他们为塞人州长。公元4世纪,笈多帝国将它们一一征服。
嚈哒人于约公元458年第一次进入北印度,但被犍陀罗打退。5世纪末,打败了波斯人的嚈哒人卷土重来,占领了西北印度大片土地。嚈哒人在印度以原来南大夏的奢羯罗为首都,对北印度大肆劫掠,过着富庶的生活。屡遭劫掠的印度各邦,终于携手组成联军。将嚈哒人赶出平原,后来西突厥和萨珊波斯合计嚈哒人,公元565年嚈哒人彻底被打败。
五、笈多帝国衰落到戒日王时期
从笈多王朝衰亡到公元7世纪初戒日王崛起,北印度是小邦林立,其中有五个主要王国:后笈多诸王、穆克里、坦尼沙、梅特拉卡和高达。
所谓后几多诸王并非笈多王族后裔,实际上是季度完成的封臣,他们见中央逐渐衰落而纷纷宣告独立。他们先盘踞在摩揭陀地区,后被穆克里王国逐次逐出,迁至马尔瓦地区。
梅特卡拉源出于伊朗,统治着古查特拉地区,直到8世纪中叶才屈服于阿拉伯人的攻击。
高达位于东边的孟加拉地区,它后来一直是戒日王在东印度最强劲的对手,直到619年一仗后,势力才削弱。
穆克里控制着以曲女城为中心的周围地区,坦尼沙占据着德里北方。这两国建立联姻同盟,穆克里的国王娶了坦尼沙的公主,穆克里的国王被高达击杀后,坦尼沙王国的戒日王统一两个国家。后戒日王在公元647年左右短暂了北印度。
六、拉其普特时期
戒日王时期结束后,印度在一次陷入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公元7世纪后,拉其普特人占据了主导地位。拉其普特人是公元5世纪随嚈哒人进入西印度的外族人。三强争夺曲女城是这一时期北印度的主题。
普拉蒂哈拉是拉其普特人的一支翟折罗的后裔,公元8世纪,国王纳加巴塔一世在成功组织了阿拉伯人的入侵之后,就向东扩展,他的侄孙弗少王曾把势力扩张到孟加拉,但后来被拉喜特拉库塔击败。8世纪末,弗少王的儿子纳加巴塔二世时期,普拉蒂哈拉重新崛起,从波罗王朝手中夺过曲女城,但最终败于世仇拉喜特拉库塔的戈文达三世。纳加巴塔二世的儿子波阇王时期,普拉蒂哈拉达到鼎盛,力压拉喜特拉库塔和波罗,击败了孟加拉的高达,阻挡了阿拉伯人的入侵。波阇王死后,普拉蒂哈拉就走向衰落,公元1018年被突厥人所灭。
波罗王朝位于恒河下游的富庶地区,控制了孟加拉和比哈尔的大部分。8世纪末,达摩波罗征服了曲女城,虽然他的儿子提摩波罗丢掉了曲女城,但对邻国的的征服也有所收获,此后波罗王朝衰落。到摩西波罗时,波罗王朝重新崛起,但他生不逢时,盛极一时的朱罗国王拉金德拉远征孟加拉,将波罗王朝击败,此后,波罗王朝衰落,12世纪让位于犀那王朝。
拉喜特拉库塔于公元8世纪中叶在德干高原上崛起,9世纪成为德干地区的霸主。10世纪拉喜特拉库塔进入恒河流域争夺,916年攻取了曲女城,但在南北冲突中,拉喜特拉库塔耗尽了力量,973年被后遮娄其所取代。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印度并非只有这三国,还有很多重要的小国,如迦湿弥罗、迦摩缕波、沙希亚,及拉齐普特族的帕里哈尔、乔汉、索兰克、帕瓦尔。
七、中世纪南印度
6世纪中叶以后,位于巴达米的遮娄其和位于康契普拉姆的婆腊伐以德干高原为主战场,展开了长达300年的冲突。6世纪中,遮娄其击败伐卡塔卡并取而代之,以德干高原西部为基地,进而扩展到高原大部分地区。补罗稽舍二世挡住了戒日王的进攻后,向东征服羯陵迦,击败婆腊伐。但晚年却被东山再起的婆腊伐重创,首都瓦达比被毁灭。之后遮娄其的超日王一世统一了王国,与婆腊伐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双方损失惨重。后来,超日王二世一雪前耻,攻入了婆腊伐的首都建志城。
婆腊伐和遮娄其都曾兼并对方,但都无法抱住对方的疆域,可见双方军事上是势均力敌的。但8世纪中,局势发生了变化,泰米尔半岛的潘地亚加入了这场争斗,并击败了一蹶不振的婆腊伐。
9世纪中期,朱罗再次崛起,罗阇罗阇一世时期,朱罗王国进入全盛时期,他攻击其罗、锡兰、潘地亚三国同盟,向西征服了其罗和潘地亚,向北占领了羯陵伽,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渡海征服锡兰国,摧毁了锡兰的首都,他还发动过对马尔代夫群岛的进攻。其子拉金德拉一世时期更上一层楼,在陆海两路上所向披靡。他击败了后遮娄其王国,基本控制了南印度,还挥师北上远征恒河流域,占领恒河三角洲地区,把恒河圣水带回了朱罗首都。他利用强大的海军,与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室利佛逝王国争夺印度洋东部的霸权,曾占领了沿马六甲海峡的许多战略要地,甚至缅甸南部的勃固地区。
此后,朱罗被霍伊萨拉王国、卡卡提亚王国和亚达瓦王国联军击败,而这三国都是遮娄其的封臣,朱罗削弱了遮娄其而使它们独立。后来潘地亚给予朱罗致命一击。13世纪,潘地亚取代朱罗,成为泰米尔地区的支配力量。
八、德里苏丹的北地方政权
德里苏丹国统治了以德里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但对外围地区常常鞭长莫及,在北印度的地方政权中,较强大的有七个。
德里苏丹奴隶王朝的建立者艾伯克的恩主穆罕默德,曾派其另一猛将伊克迪亚尔远征孟加拉,在艾伯克建立奴隶王朝时,孟加拉已建立独立的穆斯林政权。后来德里苏丹图格鲁格王朝征服孟加拉,但在1345年,孟加拉重新独立,直到1490年,孟加拉一直伊利亚斯王朝统治,在1490年被阿比西尼人夺权。1493年,萨伊德·侯赛因夺权,并一度开疆拓土。他死后,孟加拉衰落下去,并最终于1538年被舍尔沙征服。
1301年,印度教王公苏诃提伐建立了克什米尔统一国家,1339年,沙·米扎尔夺权,建立起伊斯兰政权。克什米尔值得一提的统治者有两个,锡坎达尔和扎因·乌尔·阿比丁,前者使克什米尔全境完成了伊斯兰化,后者减轻税负、整顿治安、实行宗教宽容、发展文化艺术,人称“克什米尔的阿卡巴”。巧的是,克什米尔最终正是被阿克巴所征服。
古查拉特位于西印度,曾在艾哈迈德·沙、贝加尔哈、巴哈杜尔三位骁勇善战的君主的统治下,开疆拓土,达到鼎盛。但后来被胡马雍击败,最终被阿克巴大帝征服。
马尔瓦被德里苏丹征服后,趁帖木儿入侵印度之际独立。1436年,马尔瓦的王位被大臣马茂德夺取,马茂德在位期间,连年征战,但鲜有胜绩。马茂德死后,马尔瓦衰落下去,并最终为古查拉特所征服。
趁帖木儿入侵印度时独立的,还有江普尔。在易卜拉欣沙统治时期,江普尔曾一度成为北印度伊斯兰文化中心。1479年,江普尔重新被德里苏丹征服。
与上述国家不同,美华尔是印度教国家。这个国家有作为的君主有拉纳·古姆帕和拉纳·桑加,前者崇文,留下很多建筑和文学作品,后者尚武,一度击败古查拉特和马尔瓦,但最终被巴布尔所灭。
拉瓦尔建立的迈华尔也是印度教王国,在乔达国王时期一度强盛,后于1520年左右解体,最终都归于阿克巴之手了。
这应当是印度最全面的历史了。
印度最南端在古代是什么国家
印度南部的历史挺复杂,挺有意思的,但印度史研究一直有史料不全的问题,个人也仅是出于自己的了解做一个大概的回答。由于仅仅只考虑南印度的历史,也出现过纷繁复杂的大大小小一大堆王国,用一个历史时间线的方式叙述下来实在是太难了,时间线结合分国叙述的方法容易不少,但这样肯定会遗漏一些不重要的国家,当然个人认为这个无伤大雅。
印度历史上,在不列颠人控制印度以前,从未有一个恒河流域为中心的王朝,控制过印度次大陆的最南端科摩林角,最接近一次,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孔雀王朝:
一般认为,阿育王时期的孔雀王朝已经在南印度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没有完全控制。印度最南部,是泰米尔人的居住区域,孔雀王朝时期对应着实泰米尔人的森格姆时期,整个南印度地区,当时主要有三个王国,东边的朱罗(Chola),西边的哲罗(Chera又作Keralaputras,上图中即如此),以及南方的潘地亚(Pandyan),这三个国家此后将相爱相杀,灭国复国,纠结上千年。
早期的泰米尔人王国只有零星的资料,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阿育王的铭文中确切提及了这三个国家的存在,与阿育王友好但不属于孔雀王朝。随后,这三个国家一度消失,在公元300年左右被一个统一的王朝卡拉巴拉斯王朝(Kalabhras)所取代,其中朱罗的消失可能更早一点,有可能早先便灭亡于潘地亚之手。
同时期,这一地区还有一些小国如Ay,Kongu,Puzhinadu,或许先后被大国征服或成为附庸,或许一直苟延残喘着,历史资料不全却在时间跨度相隔很长的时间出现一些零星提及的史料。这期间,哲罗控制的地域最广也最强大。不过其后在卡拉巴拉斯王朝崩溃哲罗复国以后,只能保留西海岸狭长地带直至消亡,哲罗的故事差不多已经结束了。
同时期,在泰米尔地区以北,中国传统文献所谓的百乘王朝(Satavahana)兴起于孔雀王朝崩溃后原本其控制的中南印度地区。其后又兴起了了帕拉瓦王朝(Pallava)和遮娄其王朝(Chalukyas),这两个王朝的特点是都不是泰米尔人为主但都控制了一部分泰米尔地区,向北则只到德干高原地区为止,没有深入恒河流域。
而卡拉巴拉斯王朝,史料记载及其匮乏,但知道在公元600年被复国的潘地亚和北方的帕拉瓦联合下灭亡,哲罗在差不多时期复国,潘地亚第一个兴起的时期开始了。潘地亚继承了卡拉巴拉斯王朝的大多数的领土,其过程不详,只知道潘地亚的君主Kadungon只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这项功绩。其后的很长世间里,潘地亚的领土几乎没有变化,直到两百多年后,朱罗在848年由Vijayalaya Chola的带领下复国。
面南方的潘地亚和北方的帕拉瓦开始试图结盟对抗力量日益增强的的朱罗王朝,然而,此时早已衰弱的领土只剩下朱罗北部一片并不广阔领土的帕拉瓦最终在Vijayalaya的儿子Aditya Chola的进攻下于891年被吞并。此时的南印度,又回到了1000年前朱罗,哲罗,潘地亚三足鼎立的时代,只是之前最弱小,最先灭亡也是最后复国的朱罗,此时已经隐隐有成为南印度霸主的趋势。
在Rajendra Chola一世在位期间,朱罗王朝到达巅峰,不但哲罗和潘地亚向朱罗臣服,还一路沿着印度次大陆的东海岸向孟加拉(Bengal)地区进行扩张(虽然并没有实际控制),这也是唯一一次泰米尔人的王国影响力渗入恒河流域,只是并没有进入印度北部的核心区域。同时朱罗王国还向海外扩张,占领了整个斯里兰卡之后,将影响力扩大到安达曼群岛,直到东南亚地区。
上图可能有所夸张图中的文耆(Vengi)即历史上的遮娄其分裂出的东遮娄其王国(East Chalukyas)以及羯陵伽(Kalinga)的南部,事实上直到其孙,朱罗最伟大的君主之一,Kulothunga Chola一世的时候才真正控制,然而在这位君主的晚年,斯里兰卡,和文耆都脱离了朱罗,其后又有所反复,但朱罗的衰落却已经开始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潘地亚又重新开始兴起了,即位于1216年,Maravarman Sundara Pandyan,一位带领潘地亚复兴的伟大君主,从沦为朱罗王朝臣属,领土仅限一隅的小国,扩张到可以能与朱罗抗衡,朱罗甚至需要依靠外国援助调停才得一保全。到十余年后Jatavarman Sundara Pandyan在位期间,朱罗王朝就彻底消失,复兴的潘地亚王朝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这也是潘地亚历史上面积最大的时期,基本上继承了朱罗在印度次大陆上的全部领土。
同时间,印度中南部地区,卡纳达人开始兴起,出现了一系列卡纳达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前文叙述的遮娄其王朝分裂,西部的继承者是罗湿陀罗拘陀王朝(Rashtrakutas),也是唯一一个以德干高原为中心,影响力扩展到恒河流域的王朝。其后是西遮娄其(后遮娄其)王朝,最后是曾经在朱罗王朝最后挣扎期间给予过一定援助的曷萨拉王朝(Hoysala),这几个都是卡纳达人王朝。
然而进入了14世纪,印度次大陆掀起了一次新的风暴,强大的的里苏丹国兴起了,1500多年来,第一个能威胁到南印度的恒河流域为中心的国家出现了。德里苏丹国的第三个王朝图格鲁克王朝,从1320建立起十年时间里其由北向南,从德干高原南部的曷萨拉王朝,到南部的潘地亚王朝,几乎都落入的苏丹的手中,包括潘地亚王朝历来的中心地区马杜赖(Madurai)。同时潘地亚自身也陷入内乱,早已分裂的哲罗王朝,其残存奎隆(Quilon)王国,本身作为潘地亚的附庸,这时也宣称有权继承潘地亚的王位,短暂统一了印度南部而后又重新分裂。此后西海岸原来哲罗王朝所辖的地区,分裂成许多小国,有时也会暂时臣服于附近大国,直到其被葡萄牙,荷兰,最后是英国的殖民者入侵或主动接受西方殖民者的统治,成为欧洲殖民者的殖民地或保护国。
然而,德里苏丹国的控制并不强,也不长久,不但印度教徒起义不断,在1335年,地方上的穆斯林入侵者也在马杜赖为中心地区也建立了马杜赖苏丹国,脱离德里苏丹国。在众多印度教徒的起义者中,卡纳达人建立的维查耶纳伽尔(又译作毗奢耶那伽罗王朝,Vijayanagara)最终取得了成功,接手了曷萨拉王朝的残余势力,又于1378年灭亡了马杜赖苏丹国,最终将穆斯林的势力赶出了南方,并使周边其余的印度教势力臣服。
其后的故事也很琐碎,强大的维查耶纳伽尔王国使得北部穆斯林诸国备受压力,在穆斯林五国合力进攻下衰落,其后分裂,在印度南部地区主要继承国是迈索尔王国以及马杜赖纳亚克王朝。迈索尔是最后一个强大的卡纳达人国家,在其兴起的时期北印度出现了最后一个能威胁到印度次大陆南端的国家,莫卧儿帝国(Mughal),然而,莫卧儿帝国只在最强大的君主奥朗则布(Aurangzeb)统治期间短暂的臣服了迈索尔,其死后,帝国迅速分崩离析,迈索尔也开始逐渐强大,直到被英国殖民者击溃,莫卧儿在奥朗则布时期,扩张也确实已经到达了极限。而印度最后一个强权,马拉塔帝国,也仅仅只是在南印度泰米尔人的区域有过一小块属地而已,在南印度的历史上无足轻重。
印度漫长的历史,在接受不列颠人统治之前,有希望同时控制最南端科摩林角和北部德里附近的恒河流域核心区域的,只有孔雀王朝,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三家而已。第一个与南方诸国友好,没有南征的动力,后两个则自身内部不稳定,扩张到德干高原之后已经到达极限,其后都迅速崩溃,退回北印度。事实上,除了这三个国家,能同时拥有德干高原南部和恒河流域任何一部分的国家,也只是多加上一个德干高原地区为核心国家中最强大的一个,罗湿陀罗拘陀王朝而已(朱罗王朝并未有效控制恒河流域)。南印度与北印度,在历史的绝大多数时期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中间隔着一群德干高原国家使他们不相往来。本文没有介绍任何没有威胁到南印度的恒河流域政权,事实上,那里的故事更加丰富也更加复杂,要说起来篇幅能拉长几倍,也就不加考虑了。
最后应该注记一下,本文的南印度,极其狭义地只指德干高原以南的印度次大陆区域,大致就是现在印度最南部的两个邦,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和喀拉拉邦(Kerala),因需要,本文介绍的比较多的还有主要位于卡纳塔克邦(Karnataka)地区的古印度王朝。
最后,我还是想说,前面说了那么多印度南北难以统一成一个国家,但如今的印度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还是有一个重要的文化基础,就是印度教。虽然在印度国内,还有不少基督徒,伊斯兰教徒和锡克教徒,然而除了印度东部数个邦(这几个邦历史文化上其实也更接近缅甸和中国西藏地区而不是印度)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占多数,旁遮普邦信仰锡克教的人数最多,其他诸邦均为印度教徒为主,虽然印度教带来的包括种姓问题等,可能会是阻碍印度发展的一股难以摆脱的阻力,但可能却也恰恰是这个历史过于复杂的国家的一个良好的粘合剂。
印度历史上,在不列颠人控制印度以前,从未有一个恒河流域为中心的王朝,控制过印度次大陆的最南端科摩林角,最接近一次,却是两千多年前的孔雀王朝:
一般认为,阿育王时期的孔雀王朝已经在南印度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没有完全控制。印度最南部,是泰米尔人的居住区域,孔雀王朝时期对应着实泰米尔人的森格姆时期,整个南印度地区,当时主要有三个王国,东边的朱罗(Chola),西边的哲罗(Chera又作Keralaputras,上图中即如此),以及南方的潘地亚(Pandyan),这三个国家此后将相爱相杀,灭国复国,纠结上千年。
早期的泰米尔人王国只有零星的资料,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阿育王的铭文中确切提及了这三个国家的存在,与阿育王友好但不属于孔雀王朝。随后,这三个国家一度消失,在公元300年左右被一个统一的王朝卡拉巴拉斯王朝(Kalabhras)所取代,其中朱罗的消失可能更早一点,有可能早先便灭亡于潘地亚之手。
同时期,这一地区还有一些小国如Ay,Kongu,Puzhinadu,或许先后被大国征服或成为附庸,或许一直苟延残喘着,历史资料不全却在时间跨度相隔很长的时间出现一些零星提及的史料。这期间,哲罗控制的地域最广也最强大。不过其后在卡拉巴拉斯王朝崩溃哲罗复国以后,只能保留西海岸狭长地带直至消亡,哲罗的故事差不多已经结束了。
同时期,在泰米尔地区以北,中国传统文献所谓的百乘王朝(Satavahana)兴起于孔雀王朝崩溃后原本其控制的中南印度地区。其后又兴起了了帕拉瓦王朝(Pallava)和遮娄其王朝(Chalukyas),这两个王朝的特点是都不是泰米尔人为主但都控制了一部分泰米尔地区,向北则只到德干高原地区为止,没有深入恒河流域。
而卡拉巴拉斯王朝,史料记载及其匮乏,但知道在公元600年被复国的潘地亚和北方的帕拉瓦联合下灭亡,哲罗在差不多时期复国,潘地亚第一个兴起的时期开始了。潘地亚继承了卡拉巴拉斯王朝的大多数的领土,其过程不详,只知道潘地亚的君主Kadungon只用了十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这项功绩。其后的很长世间里,潘地亚的领土几乎没有变化,直到两百多年后,朱罗在848年由Vijayalaya Chola的带领下复国。
面南方的潘地亚和北方的帕拉瓦开始试图结盟对抗力量日益增强的的朱罗王朝,然而,此时早已衰弱的领土只剩下朱罗北部一片并不广阔领土的帕拉瓦最终在Vijayalaya的儿子Aditya Chola的进攻下于891年被吞并。此时的南印度,又回到了1000年前朱罗,哲罗,潘地亚三足鼎立的时代,只是之前最弱小,最先灭亡也是最后复国的朱罗,此时已经隐隐有成为南印度霸主的趋势。
在Rajendra Chola一世在位期间,朱罗王朝到达巅峰,不但哲罗和潘地亚向朱罗臣服,还一路沿着印度次大陆的东海岸向孟加拉(Bengal)地区进行扩张(虽然并没有实际控制),这也是唯一一次泰米尔人的王国影响力渗入恒河流域,只是并没有进入印度北部的核心区域。同时朱罗王国还向海外扩张,占领了整个斯里兰卡之后,将影响力扩大到安达曼群岛,直到东南亚地区。
上图可能有所夸张图中的文耆(Vengi)即历史上的遮娄其分裂出的东遮娄其王国(East Chalukyas)以及羯陵伽(Kalinga)的南部,事实上直到其孙,朱罗最伟大的君主之一,Kulothunga Chola一世的时候才真正控制,然而在这位君主的晚年,斯里兰卡,和文耆都脱离了朱罗,其后又有所反复,但朱罗的衰落却已经开始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潘地亚又重新开始兴起了,即位于1216年,Maravarman Sundara Pandyan,一位带领潘地亚复兴的伟大君主,从沦为朱罗王朝臣属,领土仅限一隅的小国,扩张到可以能与朱罗抗衡,朱罗甚至需要依靠外国援助调停才得一保全。到十余年后Jatavarman Sundara Pandyan在位期间,朱罗王朝就彻底消失,复兴的潘地亚王朝正式出现在历史舞台,这也是潘地亚历史上面积最大的时期,基本上继承了朱罗在印度次大陆上的全部领土。
同时间,印度中南部地区,卡纳达人开始兴起,出现了一系列卡纳达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前文叙述的遮娄其王朝分裂,西部的继承者是罗湿陀罗拘陀王朝(Rashtrakutas),也是唯一一个以德干高原为中心,影响力扩展到恒河流域的王朝。其后是西遮娄其(后遮娄其)王朝,最后是曾经在朱罗王朝最后挣扎期间给予过一定援助的曷萨拉王朝(Hoysala),这几个都是卡纳达人王朝。
然而进入了14世纪,印度次大陆掀起了一次新的风暴,强大的的里苏丹国兴起了,1500多年来,第一个能威胁到南印度的恒河流域为中心的国家出现了。德里苏丹国的第三个王朝图格鲁克王朝,从1320建立起十年时间里其由北向南,从德干高原南部的曷萨拉王朝,到南部的潘地亚王朝,几乎都落入的苏丹的手中,包括潘地亚王朝历来的中心地区马杜赖(Madurai)。同时潘地亚自身也陷入内乱,早已分裂的哲罗王朝,其残存奎隆(Quilon)王国,本身作为潘地亚的附庸,这时也宣称有权继承潘地亚的王位,短暂统一了印度南部而后又重新分裂。此后西海岸原来哲罗王朝所辖的地区,分裂成许多小国,有时也会暂时臣服于附近大国,直到其被葡萄牙,荷兰,最后是英国的殖民者入侵或主动接受西方殖民者的统治,成为欧洲殖民者的殖民地或保护国。
然而,德里苏丹国的控制并不强,也不长久,不但印度教徒起义不断,在1335年,地方上的穆斯林入侵者也在马杜赖为中心地区也建立了马杜赖苏丹国,脱离德里苏丹国。在众多印度教徒的起义者中,卡纳达人建立的维查耶纳伽尔(又译作毗奢耶那伽罗王朝,Vijayanagara)最终取得了成功,接手了曷萨拉王朝的残余势力,又于1378年灭亡了马杜赖苏丹国,最终将穆斯林的势力赶出了南方,并使周边其余的印度教势力臣服。
其后的故事也很琐碎,强大的维查耶纳伽尔王国使得北部穆斯林诸国备受压力,在穆斯林五国合力进攻下衰落,其后分裂,在印度南部地区主要继承国是迈索尔王国以及马杜赖纳亚克王朝。迈索尔是最后一个强大的卡纳达人国家,在其兴起的时期北印度出现了最后一个能威胁到印度次大陆南端的国家,莫卧儿帝国(Mughal),然而,莫卧儿帝国只在最强大的君主奥朗则布(Aurangzeb)统治期间短暂的臣服了迈索尔,其死后,帝国迅速分崩离析,迈索尔也开始逐渐强大,直到被英国殖民者击溃,莫卧儿在奥朗则布时期,扩张也确实已经到达了极限。而印度最后一个强权,马拉塔帝国,也仅仅只是在南印度泰米尔人的区域有过一小块属地而已,在南印度的历史上无足轻重。
印度漫长的历史,在接受不列颠人统治之前,有希望同时控制最南端科摩林角和北部德里附近的恒河流域核心区域的,只有孔雀王朝,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儿帝国三家而已。第一个与南方诸国友好,没有南征的动力,后两个则自身内部不稳定,扩张到德干高原之后已经到达极限,其后都迅速崩溃,退回北印度。事实上,除了这三个国家,能同时拥有德干高原南部和恒河流域任何一部分的国家,也只是多加上一个德干高原地区为核心国家中最强大的一个,罗湿陀罗拘陀王朝而已(朱罗王朝并未有效控制恒河流域)。南印度与北印度,在历史的绝大多数时期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中间隔着一群德干高原国家使他们不相往来。本文没有介绍任何没有威胁到南印度的恒河流域政权,事实上,那里的故事更加丰富也更加复杂,要说起来篇幅能拉长几倍,也就不加考虑了。
最后应该注记一下,本文的南印度,极其狭义地只指德干高原以南的印度次大陆区域,大致就是现在印度最南部的两个邦,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和喀拉拉邦(Kerala),因需要,本文介绍的比较多的还有主要位于卡纳塔克邦(Karnataka)地区的古印度王朝。
最后,我还是想说,前面说了那么多印度南北难以统一成一个国家,但如今的印度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还是有一个重要的文化基础,就是印度教。虽然在印度国内,还有不少基督徒,伊斯兰教徒和锡克教徒,然而除了印度东部数个邦(这几个邦历史文化上其实也更接近缅甸和中国西藏地区而不是印度)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占多数,旁遮普邦信仰锡克教的人数最多,其他诸邦均为印度教徒为主,虽然印度教带来的包括种姓问题等,可能会是阻碍印度发展的一股难以摆脱的阻力,但可能却也恰恰是这个历史过于复杂的国家的一个良好的粘合剂。